<td id="1h83x"></td><p id="1h83x"></p>
      1. 
        
        1. 背景:
          閱讀新聞

          飯后一杯茶,醫生餓著爬

          [日期:2011-08-17] 來源:世界日報  作者:彭桂香 [字體: ]

            我不是品茗專家,不懂得茶道茶藝的高深學問,但是我愛喝茶是有名的,尤其是寫過清晨品茶香一文后,許多親朋好友回鄉、旅行回來都送我茶葉。我每回拿到新送的茶葉,總是迫不及待地拆開品嘗,嘗到喜歡的,就每天泡來喝,直到泡完為止。我的櫥子里有好多種茶葉,我總是撿著喜歡的先喝,偶爾到了存貨很少的時候,那些被冷落許久的茶葉,也能翻身成為我杯中的瓊漿玉汁。

            我愛喝茶到如此地步,小兒子數落我說,別人家是煙癮、酒癮和藥癮,而他的媽媽是茶癮(teaholic)。我解釋喝茶好處多,非壞癮也,他說,上癮就是不好。他又數落我花太多錢在喝茶上,說是一小罐茶葉花上四十元美金也舍得,真浪費。其實我就僅此一次奢侈買貴茶,我曾經拜訪過一間美國人開的小茶館,有一包大概只有四分之一杯分量的龍井茶要賣到二十五美元,我說那才是真正的貴呢!

            那年因SARS不能回中國臺灣置茶貨,一時青黃不接沒好茶喝,中國店賣的茶葉又多不合我意,于是就不客氣地開口向朋友們討起茶來。朋友們憐見我嗜喝茶,都肯送我些好茶救急……雖然份量不多,但東湊西合也讓我解了癮、度了難關。我愛喝茶連買書也要買些和茶有往來的書,在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日,讀讀簡媜的《下午茶》和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對解茶癮也不無幫助。附帶想提的是,森下典子寫《日日是好日》時已學茶藝上二十年,我想我可以花如此多的時間精力去喝茶,但不會花如此多的時間精力去學茶藝。

            我回家和父親相處,最舒服的是父女倆坐在院子里,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我告訴父親,我喝過最好喝的茶是那四十元美金一小罐的烏龍茶,在此之前,我嘗過無數種的烏龍茶都不覺得好喝,因此,我認為烏龍茶不投我所好。父親說,一般賣的烏龍茶不是真正的烏龍茶,即使是也不精純。以他種茶的經驗,烏龍茶樹叢比其它茶樹略大,但可采收的嫩茶部分并不多,以經濟效益衡量并不劃算。我家祖上務農,也種些茶當副收入,然而采茶的工作是母親的,我年紀小,則當跟班在茶園地玩。有母親忙不過來,也會請些婦女幫忙,付工資是以采多少斤計算。記憶中母親采茶時,很少專心在采占地約五分之一的烏龍茶上,似乎到最后才采給自家做茶;如此,我是相信父親的說法。盡管我家的茶園早已賣給人起高樓,而昔日先祖父自制茶葉的情景已不復存在,但是能和父親一起喝茶談往事,已無嘆息已無遺憾,畢竟這些都是我們生命里的曾經。

            我的美國朋友、鄰居和同事們知道我喜歡喝茶很好奇,他們中只要有興趣的,我都不吝嗇給他們嘗試。其中有幾位竟愛上中國綠茶和茉莉花茶,如此我每趟從臺灣回美的行囊中,就多帶了許多茶品當禮物,送給他們,而我以為如此以茶會友是美事。尤其有一位相處五年以上的同事,我們因此成為莫逆之交之后,喝茶和談公司的短長是我倆共通的語言,不知有多少歡笑和關懷和勉勵在其中。

            有位好友喜歡喝茶不亞于我,她說好象每天就是為那一杯茶而活,正是說中了我的景況。還好,許多報道都說喝綠茶對健康有益,尤其讀到飯后一杯茶,醫生餓著爬之說法,我是不打算戒茶癮的。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新聞       汝窯茶具  茶具  茶器 
          本文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樓
          * 匿名 發表于 2013/6/6 9:32:44
          文章標題跟文章內容沒有什么直接聯系
          微信掃碼

          咨詢電話

          0375-6977711

          伸进内衣揉捏她的乳尖
          <td id="1h83x"></td><p id="1h83x"></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