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1h83x"></td><p id="1h83x"></p>
      1. 
        
        1. 背景:
          閱讀新聞

          現代人的中國茶文化

          [日期:2011-08-17] 來源:淘茶網  作者:六月雪 [字體: ]

            有人說:茶文化屬于農耕文明,與現代化格格不入。我以為此論大謬。在我看來,茶文化在現代社會不但不會消亡,相反,還會發揚光大,為什么?因為茶無論作為一種飲品,還是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剛好是現代社會所需要、所缺乏的。謂予不信,請聞其詳——

            其一,茶是溝通最高端的精英文化與最基層的民間文化的一座橋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說法,叫做琴棋書畫詩酒茶,這是中國傳統文人的七種修養,屬精英文化的至高境界,其中有茶;在中國民間也有一種說法,叫做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老百姓過日子的開門七件事,其中也有茶。茶在兩種文化層面里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是唯一的,因此也是不可替代的。事實上,茶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扮演著溝通高雅文化與民間文化的特殊角色,它能使文人們多幾分民間情懷,也可使百姓們多幾分文人情趣。這實在是一個很可愛的角色。

            其二,茶是撫慰人們心靈的清新劑,是改善人際關系的調節閥?,F代社會,人們常常處于極度緊張之中,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使人們變得越來越疏遠、越來越冷漠。在這種情勢之下,以茶會友、客來敬茶等傳統民風,便顯現出特殊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在激烈的競爭中,人們往往內心浮躁,充滿欲望,當此之際,一杯清茶正可以清心醒腦,滌除煩燥,使心情恢復平靜??梢哉f,茶是最適宜現代人的時代飲品,它可以使許多現代人的現代病不治而愈。

            其三,茶是世俗生活與宗教境界之間的中介體。佛教與茶的關系堪稱水乳,古來素有茶禪一味之說。茶禪如何一味?首先是淵源有自。茶之興,得益于禪。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載: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可見,茶的驅除困魔的功效,恰好為禪家所利用。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又多產好茶,近水樓臺,茶為禪用,也是順理成章。但是,光有淵源還不夠,茶禪之所以能夠一味,還有更深的禪機。禪宗講究頓悟,頓悟強調的是當下體驗,這種體驗往往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恰恰就在這一點上,禪與茶神合了。想想看,茶的滋味,誰能準確地描述出來?

            恐怕是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體驗。這,不就是禪理嗎?所以,禪宗常說一句話,叫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你手捧茶杯,欣賞著一片片翩然下墜的茶芽,品味著集香甜苦澀諸多味道于一身的茶汁,體驗著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禪境時,你是不是也能感受到一種虛融淡泊的心情呢?那或許就是茶禪一味的真諦吧?

            本來,茶是屬于凡人的,卻被賦予如此濃重的宗教色彩。我相信,在現代社會,恐怕再也找不到像茶這樣具有宗教特性的神奇的物質了。

            其四,茶是通往詩化生活的重要媒介?,F代工業文明帶給人類的最大缺失,是使我們越來越遠離大自然、遠離綠色,遠離詩意?,F代都市把市民分隔在一個個鋼筋水泥所建造的籠子里,割斷了人類與山水田園的聯系;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也只能是促使人們想出越來越多的點子向大自然索取,向人類自身索取,致使人們同機器越來越親密,同計算機越來越親密,卻與我們生存其間的大自然、與我們的同類越來越疏遠。人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追求現代化,就是為了換來人與人心隔壁壘,越來越像機器一樣單調、呆板嗎?這種情況已經引起西方許多智者的擔憂。德國思想家海德格爾就此提出一個有名的命題,叫做人需要詩意的安居。這成了許多發達國家的人們一心追求的理想境界。今天,中國各地(包括臺港澳)茶文化的勃興,恰好反映了中國人面對現代化的挑戰和社會的急劇轉型,迫切需要以某種具有示范作用和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來平衡民族的心態,凈化和靜化人們的心靈。這個文化符號,可以是中國書畫、可以是氣功、可以是京劇,但是,我認為最廣泛和最典型的,莫過于茶——茶是最容易誘發詩意的精靈,它與詩歌、音樂、書法、繪畫等等藝術形式自古就是相通的,無論哪種藝術形式與茶融合,都可以平添幾分詩意,使人脫俗近雅。

            其五,茶是東方倫理和東方哲學的集中體現。中華文化非常重視將倫理道德滲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而茶恰恰充當了這樣的中介。日本茶道講究清、靜、和、寂;臺灣的紫藤茶藝講究正、靜、清、圓;中國茶學大師莊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國茶德講究廉、美、和、靜”……這些精辟的概括,無不體現了東方人在茶身上所寄托的理想境界。它們是茶德,是倫理,同時也是哲學。周渝先生曾提出中國茶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而耐人尋味的是,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臨終之前口述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華文化對人類所作出的最大貢獻,他說: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觀念(天人合一”——引者注)實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之歸宿處,并強調我深信中國文化對世界人類未來求生存之貢獻,主要亦即在此。錢先生的這段話被中外學術界稱為他的文化遺囑。我在這里并不想把茶文化抬舉到不適當的高度,但是,在體現天人合一這一點上,茶的確是達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最高層次。

            現代人如果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以上五點,自然會做出自己的一個理性選擇,那就是如當年趙州和尚所倡言的:吃茶去。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新聞       汝窯茶具  茶具  茶器  茶情 
          本文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微信掃碼

          咨詢電話

          0375-6977711

          伸进内衣揉捏她的乳尖
          <td id="1h83x"></td><p id="1h83x"></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