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藝術與文化中,象征性的表現手法是哲人、哲匠和藝術家等廣為運用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周易·系辭》中就有這樣一段話:“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像以盡意’。”又言“是故《易》者,象也”。據黃宗羲《易學象數論》談,《周易》的取象記有“八卦之象”、“六畫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對之象”、“方位之象”、“互體之象”共八種??梢哉f在《易經》中,處處包含著豐富的象征性,包含著深刻文化心理學的意義。象征是《周易》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也是前人研究《周易》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以《易》象解釋經文,兩千來一直是《易》學長河中的一只主流。唐明邦先生在《周易評注》中更是進一步說到“這一卓越的思想對中國古代的哲學以及詩歌、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氣功、醫學等科目理論的發展,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中國哲學大師牟宗山先生對中國古代的術數預測也提出這樣的看法:(1)象征的自感而非機械的推斷。(2)機械性甚弱全無定準,全靠心智之明與感覺之銳。(3)方法之疏朗而無關重要,故技也可近乎于道。
禪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因為“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以何指心呢?從大量禪宗公案及禪詩等,可以發現它們也多是通過鮮明可感的形象來表征“不可說”的本心。通過象征表現手段來達到使人“見性成佛”的目的。
此外在中國古代的畫訣、書論、畫論,來自人物品藻等都廣泛使用象征的手法來表達、傳述和傳播。(下面創作部分的“對映”處有具體實例)
對中國傳統陶瓷造型的“完整感覺”進行直觀感受和整體把握,不難發現中國傳統陶瓷造型特具有很強的象征性。“陶瓷造型的基本概念是在一定的創造觀念和意圖支配下,有目的的利用某種陶瓷工藝材料,運用一定的工藝加工技術,通過對形體、空間、構件等形式的確定和處理,創作出有一定用途和意味的器物形態和樣式。”(楊永善《陶瓷造型藝術》)這種通過器物形態和樣式所表現出來的“意味”,是無法定量分析出來的,要從對陶瓷造型“形態的直觀感受”和“完成感覺”即“象征的自感而非機械的推斷”中產生出來的,“是具體的器物造型外延”,因此更具有抽象性。英國藝術理論家赫伯特·里德也曾說“作為一種藝術媒介,陶瓷必然是一個明智的精神氣質的表現。憑借陶瓷,我們便能對一個國家的藝術,即感情藝術”。我們便能對一個國家的藝術,即情感藝術,做出評價……陶瓷在本質上是一門最抽象的造型藝術。”抽象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性黑格爾認為“象征把外界存在的某種具體的事物,當作標記或符號,用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思想內容,即意蘊.”陶瓷藝術通過造型表現傳達了特定的象征性意蘊。但對于“象征”,就象“以手指月,而指非月”,掌握謎底的關鍵常常是弦外之音或是破格之處。
下面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和探討陶瓷造型的象征意蘊:首先,傳統陶瓷器物各部分的名稱“口、頸、肩、腹、足”,如同在描寫一個人體。這本身就會給人一個感覺:一件器物亦如一個人?!妒勒f新語》中對人物品藻時,用自然物來象征某人獨有的特征和氣質。反之亦然,傳統陶瓷造型亦具有某種特定人物的象征性。下面以五個例子來說明:
1、對映“中國傳統民間畫訣”來看一件唐代陶鼎的造型。
武士無脖頸,秀女削肩膀。
文士一顆釘,武士勢如弓。
威風殺氣是武將,
舒展大氣是文官。
窈窕秀氣是少女,
活潑稚氣是頑童。
一一中國傳統民間畫訣
這件唐代陶鼎的造型:寬口、短頸、厚肩、挺胸、鼓腹、實足,強勁有力,霸氣十足,儼然一副大將軍的造像。
2、對映《世說新語》中人物品藻來看南北朝時期典型青瓷造型及宋代青瓷瓶造型的象征性。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肅肅如入廊廟中,不修敬而人自敬。”
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王戎曰: “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王公目太尉: “巖巖清峙,壁立千仞。”
——《世說新語》南北朝時期的這件青瓷造型:
端冠、長頸、實肩、大肚、平足,舒展大氣,落落大方,如同在朝為官的宰相。
宋朝龍泉窯青瓷瓶的造型:侈口、超長的頸、優雅、文氣的肩和腹、高足,超脫曠達、恬淡自適、仙風道骨,如同一位成仙、得道的道士。
3、對映《書論》來看另兩件傳統造型
[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撇]陸斷犀象。[折]百鈞弩發。[豎]萬歲枯藤。
[捺]崩浪雷奔。[橫折彎鉤]勁弩筋節。
一一衛鑠《筆陣圖》
鐘繇書如云鵠游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
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
一一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
這一個宋代青瓷香盒的造型,如同一位窈(文雅、嫻靜)、窕(性感)、淑(善良)女。
侈口、鼓腹、斂足的原始陶盆,如同一位已婚的婦女。
以上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試分析了五件傳統陶瓷造型的象征性含義。通過對器物造型的分析和對書論、畫訣、人物品藻、易經等的對映和比照,我們對“象征意味”還可以有一個新的認識和理解,那就是“象征”主要來自直感思維和頓悟思維。(錢學森在《思維科學》中談到人類思維有三種:抽象(邏輯)思維;形象(直感)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在直感和頓悟思維下產生的象征性表現手段,在現代陶藝創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下面就以我的幾件陶藝創作作品為實例,來進一步探討這一課題:
一、《漁父》
在屈原《楚辭》、《莊子》以及姜太公等的文學作品及民間故事里“漁父”形象,是避世埋名的隱士,并非真的是靠捕魚為生的打魚人。這樣的隱士,在《論語》中記載的有接輿、長沮、桀溺、荷莜丈人等,“他們畏世遠遁,潔身自保,或躬耕田野,或僻居山林,原不必僅限于以漁為業。不過,垂釣必臨水畔,不僅景色優美,情調亦復閑淡,確乎倍加令人神往。” (郭杰:中國詩歌中漁父意象的發軔之作一一《讀楚辭<漁夫>》到了莊子,他從道家的觀點出發,將“漁父”與自然之道合為一體,從而賦予了“漁父”以超脫曠達、恬淡自適的文化內涵,更使“漁父”定格為隱逸的象征,甚至成了被“神化”了的“智者”、“高人”。
對這個人物,我用以下的方式來詮釋和表達。中間部分造型的原型來自宋代一件龍泉青瓷瓶(道士瓶)。長長的身及微顯的弦紋,下面部分如盤起的雙腿。整個造型如同漁父在盤腿而釣,氣定神閑,儼如一位修為極高的隱士、大修行者。其“蓑衣”在造型、肌理上的處理,給人一種宗教性的氣氛,如果外面再加一個拱形,則更烘托出了“漁父”這一個神話了的“隱士”的神秘氣氛和特殊氣質。
二、《五行》
五行“木、火、土、金、水”本身就具有許多的象征含義,如五臟、六腑、五聲、五色、五官、五神、五方等。這件作品的創作更多的考慮是五色、五神、五方等:
東南中西北
綠紅黃白黑
青龍、白虎、黃帝、朱雀、玄武
玄武(北方水神)是一種由龜和蛇(應龍)組合成的一種靈物。二者是大禹治水時的兩個功臣。
龜一一穩健持重、不茍言笑、憨厚、老實。
蛇一一機智、靈巧、活潑、滑稽并愛開玩笑。
在整體造型設計上以龜的敦厚、老實、憨憨的感覺為主,在口部和足作了輕巧、滑稽等的處理,以能盡量結合二者的性格和氣質。
五行中黃帝為土德居中。因此用黃色的“缽”來象征他的地位和存在。
其它也是盡量將器物的造型與各個神的故事所體現的獨特的性格、氣質等相結合。
三、《錦瑟》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是中國詩歌史上最難解的一首詩,清代詩人王士幀也說:“一篇錦瑟解人難。”這首詩具有超越詮釋學的穿透與征服力量,千百年來它既晦澀,又家喻戶曉,一直在激發人們欣賞、研究、探究的興趣,在它那七寶樓臺,光怪陸離的大廈中,人們不斷發現它的新意。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詮釋《錦瑟》的文章多達一百五十余篇,而且還不斷有人在進行新的探索。這首詩通過運用比喻、象征和典故等的藝術手法。表現了多層次的朦朧境界與濃重的悵惘感傷的情思。
運用陶瓷材料對這首詩進行創作,象征性的手法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下面的這件作品是我的又一次象征性陶藝創作的嘗試:
一片淡黃色的裝飾性云朵一一紅艷的唇一一淡黃色圓缽那細細的、不斷的弦紋一一以及曖昧的光線一一深藍色的帶弦紋的大盤。這些組件通過一定方式的組合、構成,在整體的感覺上隱晦地、曖昧地、象征地傳達了作者對這首詩的體味、感悟和理解。
對于象征性的理解和認識,相對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榮格指出“象征之所以難以解釋,因為他始終閃避著‘這意味著那’這樣一種對應的關系。舉例來說,‘公牛’可以是心理能量的象征,這一象征也許也表現和代表了富于攻擊性的男性性欲。但它同樣也可能表現和代表的是某位神靈所具有的那種巨大而可怕的‘男性創造力’。在后一種意義上,他已經具有了神話學的含義。”象征的多義性、無意識性、不確定性和適用性等始終撲朔迷離,難以精確地認識和理解,但通過靜心、體悟、品悟,還是能從整體上感覺到她的性格和氣質。我對這一課題也只是初步的探索階段,希望這篇論文的發表,能引發更多人對于中國傳統陶瓷造型乃至其他藝術的象征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促進對中國傳統的藝術與文化進行不斷的反思。